拓展阅读|没有机械时钟的中国古代,人们是如何知晓时间的呢?
在没有机械时钟的中国古代,人们是如何知晓时间的呢?答案是依靠各种各样的计时仪器,比如圭表、日晷、漏刻,甚至拜佛用的“香”。
北魏道士李兰发明的秤漏,将漏刻与秤相结合。据记载,滴水一升时,称重一斤,经过的时间为一刻钟。
漏刻的刻箭多为木质,因此能留存下来的很少。图中双龙抱扶的刻箭,位于北京钟鼓楼复原的铜漏刻上,它会随着壶中水的增加而缓缓上升,上升一个刻度约需要14分24秒。
在没有机械时钟的中国古代,人们是如何知晓时间的呢?答案是依靠各种各样的计时仪器,比如圭表、日晷、漏刻,甚至拜佛用的“香”。
北魏道士李兰发明的秤漏,将漏刻与秤相结合。据记载,滴水一升时,称重一斤,经过的时间为一刻钟。
漏刻的刻箭多为木质,因此能留存下来的很少。图中双龙抱扶的刻箭,位于北京钟鼓楼复原的铜漏刻上,它会随着壶中水的增加而缓缓上升,上升一个刻度约需要14分24秒。